@小美

我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,我密集地觸及「絕望」這個領域。那絕不是我的需求,我從未主動想要接近它,但它總是說來就來,毫不手軟。

第一次有自殺的念頭,是在第一次失戀的時候。希望這樣寫不是太恐怖,但我當時的念頭確實是:「如果騎車的時候被迎面而來的車撞死也沒關係。」那陣子我一騎摩托車,戴上有遮蓋的安全帽就會邊騎邊哭。某次這個情節剛好遇上了永和的滂沱大雨,在視線模糊當中我曾閃過一個念頭:「說不定真的會死掉。」我也很常在萬念俱灰時躺在床上,把自己送入黑暗的深淵。不吃東西,不接電話,不和人接觸,也不起床。雖然這個模式從來沒有讓我好起來過,我仍然經常放縱自己和絕望共處,我害怕清醒之後又要面對我無法解決的問題。這就像是酗酒嗑藥,雖然知道它是有害物質,但心靈虛弱的時候,想要索求的就是這種「能把我立刻帶離開這裡」的魔力,它的好與壞會有一些角力,有時候你會清醒過來,有時候你寧願沉沉睡去。

前幾天的一個晚上,阿紫透過MSN問我:「今天好嗎?」那時我的眼角正泛著淚,我說:「今天很不好。」接著我又打了一行連我自己都嚇了一跳的話:「我覺得我每一天都很不好,我很不快樂。」那時我深陷在幾件複雜的事件當中,覺得自己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,而且不管再過多少年事情也不會改變。「如果能死掉這一切就不用再繼續了。」我的內在充滿這樣的句子,而與多年前不同的是,現在冒生這樣的想法,理性重於感性。

死去真的比較好嗎?過去我不敢書寫這個題目。般若心經中有一段:「在十個自殺的人裡面,差不多有九個是敏感的人,他們看到人生的無意義,看到人生所加諸於人的侮辱,看到一個人必須跟無意義的事情妥協,看到大家對此事又是默默無言,環顧四周,又看到它就像『一個由白癡所講的故事,毫無意義。』所以他們決定要毀掉身體。」

第一次讀這一段話時我掉了眼淚,我以為我一直都是屬於「覺得自殺很愚蠢」的那一群人,只是終於有一天,我明白了他們為什麼選擇離開,既為他們難過,也為自己難過。如果不是意識到人生的無意義,怎麼會有人選擇要走?

《般若心經》寫:「不要以為去想死亡是病態的,死亡是生命的頂點,是生命的最高潮,你必須留意它,它會來臨。要不是你自殺,要不就它自己來臨,但不管怎麼說,它正在來臨,它必須發生,你必須為它準備,而唯一去準備死的方法──正確的方法──不是去自殺,正確的方法是每一個片刻都死,都讓你的過去死掉,那將會使你保持新鮮、年輕、充滿活力,那將會使你保持活生生的、脈動的、興奮的、狂喜的。所以當死亡來到這樣的一個人身上,他會擁抱它!它只是一個朋友,而不是敵人,它是全然放鬆地進入存在,再度變成與整體合一。」

我認識任何一個「每一刻片刻都死」的人嗎?我的朋友和家人當中,有許多人身上帶有這樣的特質,他們是那些讓我覺得生命很美好的重要人物。雖然他們有時也有自己的困惑,但是應該勇往直前的時候,他們的身上會散發精神奕奕的光采。有時候他們做的是一些很偉大的事情,有時候他們只是上班下班煮飯吃飯。但快樂和偉大無關,它是一件很單純的事。

電影裡的小女孩說,「基本事物是構成樂趣的基石。」

我已經不再掉淚,很有精神地起床、吃燒餅、餵貓、寫作,等一下要去打掃了。我知道下一次的低潮一定會把我帶入更深的一步,也知道再下一次會更駭人。

生命就是這樣層層疊疊的路徑,能夠痛苦的人,懂得快樂,懂得快樂的人,學會慈悲,學會慈悲的人,活著。只是活著,也不只是活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