◎小美

 

前幾日,從亂七八糟的檔案中翻出好幾篇記不清楚是何時撰寫的文章。它們大多有頭沒尾、有對話無情節,要不就是令人汗顏的塗鴉。

 

雖說如此,看到它們仍讓我有一種愉快的感覺,那些被遺忘的、曾在我筆下活過一陣子的事件與生命,我很開心它們沒有被刪除或淘汰。

 

其中有一篇文章,勾起了我一個小小的回憶。這篇文章,是某個保育團體電子報的邀稿,那陣子有一個熱門的新聞話題,是說有一隻動物園裡的鱷魚咬斷了遊客的手,各界對這個事件反應不一,大部分的媒體是和保育團體站在對立的立場。我不確定我為什麼被邀稿,但在那之前我恰好參與過一個省思動物園的雜誌專題,於是很開心的接受了。

 

但我想說的,並不是這篇文章的內容,而是後續的發展。當我寫完這篇文章的時候,老實說,我感到非常沒有自信,那時我已經不隸屬於任何組織了,是一個自由工作者,我在文章中對鱷魚事件有堅定的看法,但文章外的我卻擔憂著:我是否寫得很糟。

 

那個擔憂的程度,後來竟然大到我連交稿之後,都不太敢再和這個保育團體連絡,我甚至揣想著,他們認為我寫得太糟糕,所以根本不打算登出來。

 

多年後,也就是前幾天,我終於有機會重新看見了這篇文章。我把它從頭到尾讀過一遍,忍不住笑了起來,也有點想哭,我讀得出來,當時我是多麼投入地撰寫這篇文章,然而我竟用這麼大的恐懼套住我自己,以致於讓我相信這是一篇糟透了的文章。

 

然後,經過了好多年、好長一段時間,我才學會對我自己仁慈,也對我的寫作仁慈。我發現當我不再去區辯它的好壞優劣,我才能完完整整的接受當時寫作的那個自己。

 

趁著這個機會,我決定讓這篇 (很可能真的) 沒有發表過的文章,來呼吸一下新鮮空氣。

 

有點青澀,有點嚴肅,但我感謝當時我把它寫下。

 

**

動物論壇

看鱷魚的兩種角度

 

自從答應撰寫這篇關於動物園爭議事件的文章之後,我就有點近乎強迫性地,忍不住,見人就問他對「動物園鱷魚咬斷人手」事件的想法。一時之間,腦中竄生各種枝節橫生的切入點,反而不知如何下筆。

 

這天晚上,我無意識地跟老爸嘀咕,說我稿子還寫不出來,他就順口講了一個故事給我聽。這個故事,和LACOSTE有關,也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、以鱷魚為標誌的國際服裝品牌。

 

故事是在講一個法國網球明星,他曾經先後奪下美國網球公開賽、法國網球公開賽、溫布頓公開賽三個大滿貫桂冠,在球場上簡直所向披靡。話雖如此,他仍有個很強悍的美國對手,兩個人老在國際大賽中交手,輪流抱走冠亞軍,彼此都把對方當作最大的競爭者。有一年,這個法國球星無意間從「鱷魚」身上得到靈感,決定在比賽中以鱷魚「緊咬不放」的精神迎戰美國對手,結果他在場上果然沒有讓對手抓到任何一點反擊的縫隙,最後獲得壓倒性的勝利。賽後,記者問他這次比賽何以擁有這麼強的氣勢,他笑笑說,他只不過是託鱷魚之福罷了!

 

這個人就是Rene Lacoste,他不但是二O、三O年代享譽世界體壇的名人,也是LACOSTE知名服裝品牌的創辦人。一開始,他先是發現了運動員們在比賽時仍然穿著諸如夾克杉、長褲、長袖襯衫之類的日常服裝,既不舒適也很悶熱,就接著設計了一種輕柔吸汗的有領運動衫,且在1927年親身穿著這套服裝上場比賽,衣服上繡的圖案正是一隻活靈活現的鱷魚,以此標記他的必勝法寶,從此LOCOSTE聲名大噪,亦開創了以圖形作為服裝品牌的先河,並奠定「煥發運動精神」的品牌理念。

 

直至今日,LACOSTE的鱷魚標誌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知名也最容易識別的商標之一,其商品代理商遍及110個國家,全國超過1200個零售點,良好的品質更讓大眾深信「鱷魚牌就是品質的保證」。七十多年來,它也始終堅持「崇尚堅韌、反對炫燿」的精神,就像當年球場上那股「緊咬不放」的決心與毅力。

 

讀完這個故事,讓我們重新回到動物園鱷魚傷人事件。

 

不知道,你是不是頓時有一種抽離的感覺呢?好像鱷魚突然從伊索預言裡奮發向上的好人角色,變成無惡不作的魔王。

 

這就是我最在意的,同樣是鱷魚,際遇怎麼這麼懸殊呢?

 

你可能也發現,在動物園鱷魚傷人事件發生之後,媒體不時以「闖禍者」的名號稱呼咬傷人的鱷魚,聽說還因此吸引了特別前去觀看的民眾;而眾所皆知地,咬斷人手的鱷魚後來遭到射擊,雖然因為「皮太厚」而僥倖逃過一死,卻仍因此受了傷,無論在形象上、遭遇上,都得到非常糟糕的對待。對比於法國網球明星口中、名牌服飾上的鱷魚,牠的故事實在太悲慘了。

 

那麼,到底爲什麼這兩隻鱷魚有這麼大的差別待遇呢?(姑且將那隻給網球明星靈感的鱷魚也視為某一隻鱷魚吧)我深信,這個差別待遇是來自於「人」看待牠們的角度不同。

 

生靈萬物,本來都是有自己一番面貌的,兇殘、冷酷、可愛、美麗…,往往是擅於使用語言的人類為動物冠上的形容詞,至於牠們本身,並沒有刻意要達到什麼形象。例如獅子,牠天生就是會把獵物撕裂後才吃進肚子,蟒蛇也慣用龐大的身軀和尖牙捕食,鱷魚當然要運用一盆大嘴緊咬到口的晚餐,那是牠們與生俱來的本能,亦是牠們的生存法則,本質上並不是他們比較殘暴因而選擇這種捕食的方法,只是本能而已。

 

然而動物園,恰恰就是要剝奪這些本能的一個場所,諾小的空間裡,有固定的餵食、輪班的獸醫,雖然「保證」了動物的生計,卻同時剝奪了牠們發揮本能、自然生存的可能;於是乎當鱷魚傷人事件(也是「緊咬不放」!)發生後,媒體多數輕描淡寫地帶過人為疏失,反倒擬人化地指責鱷魚攻擊日常餵食者是「翻臉不認人」,其實只是反映了人類的「自我中心」的價值,更突顯了動物在「動物園」中的附屬角色。

 

因此,我們都非常清楚,在這方寸圍城中,人們很難像Lacoste先生那樣,用「學習」的角度來看待這些動物。因為在動物園裡,水泥空間與人為管理早已剝奪了動物展現英姿的機會,駱駝曬得半身脫毛、袋鼠骨瘦如柴、駝鳥和黑豹共同關在有著刺腳碎石地的區塊……。動物們在牢籠中喪失巨星神采,淪為供人觀賞的活動擺設,不但很難誘發球員的靈感,恐怕還讓觀賞的人感到非常難過吧。

 

文走至此,我默默地想著,人類看待動物最好的角度,該是謙卑與尊重、讚嘆與感動,那也許可能發生在原野上或動物星球頻道裡,但,絕不會是動物園吧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